世界即时:《检察风云》:“港味儿”十足,但风云未起

2023-06-21 11:36:04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周末

图为电影《检察风云》海报。 网络图片

如果不是足够大胆,谁能想到一桩看似简单的杀人案,关联一起尘封20年的盗墓案?谁能想到将关键证据设定为,一件考古界讳莫如深的文物?不可否认,看这部电影,心总是悬着的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刚刚过去的“五一档”再度展现了电影市场“回暖”的气象,国产影片取得了不俗战绩。而在“五一档”上映的五部新片中,麦兆辉导演的《检察风云》票房几乎垫底。这部总投资超2亿元的大片,至今累计票房仅6000余万元;网络评分也一路走低。

曾几何时,“麦庄组合”是观众心中优质港片的代名词。自2002年起,15年间,麦兆辉和庄文强共同编导12部电影,一手打造出《无间道》系列、《窃听风云》系列等经典,不仅树立了香港警匪片新的里程碑,而且深受市场青睐,早已以亿万元票房光环加身。

而今,庄文强依然留在港片的“舒适区”寻求创新、突破;而麦兆辉则进军内地市场,试图在主旋律商业电影中闯一番新天地。“转战”内地的麦导,依旧偏爱犯罪题材、依旧自编自导、依旧带着浓郁的“港味儿”,却似乎很难风云再起。

一强一弱的“双雄”

当我们谈起香港电影的风格,自然少不了警匪片;而麦兆辉无疑是经典的缔造者之一。他所擅长的结构和最显著的个人风格,就是“双雄”对决。“双雄”势均力敌,既相互对抗、又相互映照,彼此呈“镜像”,产生极限拉扯;这样的人物,能够给予故事更稳定的局势、更丰富的切面,从而生成立体视野和多面论点,让叙述兼具多种可能性。

《无间道》中的刘建明(刘德华饰)和陈永仁(梁朝伟饰),便是一对经典的银幕“双雄”。

在《检察风云》中,麦兆辉沿用了自己最擅长的模式。影片讲述了女教授夏薇(王丽坤饰)杀人案牵连出一连串扑朔迷离的“套路贷”、强奸案、盗墓案……检察官和警察、律师等法律工作者抽丝剥茧,查明真相、捍卫法律尊严。麦兆辉说,自己讲述犯罪题材故事时,最看重“搞清楚人物的犯罪原因”,而在这部影片中,他正试图运用“双雄”的对抗和互补,拓展探查的广度、推进挖掘的深度。

片中担当“双雄”的,是夏薇的控辩双方:检察官李睿(黄景瑜 饰)和律师童雨辰(白百何饰)。他们之间有着许多交叉点:不仅是法庭上的“交战”双方,还是前同事、前恋人。他们彼此较劲,又相互欣赏;虽然在案件上,站在相对立场,但在真相上,却殊途同归,都想查个水落石出。诚然,如此安排非常巧妙。一方面,在法律层面,引入了多元论点、实现了广泛表达,通过控辩对抗,将正反两面的可能性和相关证据剥离出来,并予以充分考量;另一方面,两个人物的命运与情感的交织,生成了斑斓的色彩感和灵动的戏剧性,对于晦暗、紧张的故事线产生了舒缓效果。

然而,“双雄”在运作中却失之偏颇。或许是因为麦兆辉本就不擅长塑造女性角色,在他的电影中,鲜少有以女性为主角的作品。同时,影片以庭审为主线牵起故事。童雨辰的作用难免弱化,她的几段看似睿智的发言,实则未触及要点,所有推进故事的关键,都是控方自行找出的;她给控方制造的最大“麻烦”,只是让嫌疑人保持沉默,而这几乎没有产生任何实质性困扰。该角色的份量很重,作用却发挥不出,以致让“双雄”的威力失灵,连带双方的感情线也显得突兀,在众多评论中,这正是一处集中的“槽点”。

“港味儿”快节奏

看香港电影,总会觉得“爽”;看《检察风云》也是这般。港片偏重节奏,在情节与悬念设定上,十分大胆;而在故事推进与逻辑上,又常有几分“无厘头”。总的来讲,情节大于人物,人物为故事服务。这样的风格,促进了香港电影之兴,也孕育了其衰;而这正是由香港独特的历史和地域性决定的。正如知名影评人阿郎所说:“香港的文化里……总是渗透出被遗弃与被欺负过的孤儿般的倔强,以及由此而引发的更为市井的浑不吝。”

作为一名香港导演,麦兆辉身上多少也带有这样的气质;虽然多年来,他与庄文强的合作都在试图打破藩篱、于人物刻画上取得精进,《无间道》的成功,正是刻画出人物命运的深刻性和无法摆脱的宿命感,由此才超越了故事本身的桎梏。但转战内地市场后,或许由于“水土不服”,这一次,又在“检察”这个并非十分熟悉的领域,他原初的气质难免露了出来。

从故事层面看,《检察风云》给出了非常出色的悬念与转折:新案嵌套旧案,大恶怀抱小恶,主要人物身份的复杂性,关键证据指向的叠加性,新人物、新疑点的适时出场,都足以令人屏息凝神。如果不是足够大胆,谁能想到一桩看似简单的杀人案,关联一起尘封20年的盗墓案?谁能想到将关键证据设定为,一件考古界讳莫如深的文物?不可否认,看这部电影,心总是悬着的,脑海里问号一个接着一个,叙事节奏之快,令人应接不暇。

一部“港味”电影,可以为了节奏牺牲逻辑和人物。在《检察风云》中,观众看到:出场即遭强奸的女大学生小欢,她5分钟“下线”,而后几乎不再被提起;检方好不容易盯上害死小欢、有涉黑嫌疑的恶少陈鑫,这条线铺垫满满,本以为大有可挖,想不到随着陈鑫的遇害竟戛然而止;紧接着,几个与本案关联不大的人物,接连占据视野,重心疾速转移到20年前的旧案上。

随着新人物的“解锁”、假面具的揭开,观众猝不及防地发现:原来,无论小欢、还是陈鑫,就连夏薇都是“工具人”,他们的命运还来不及展开,即沦为故事的“垫脚石”。于是,当结局降临,虽然不知何故,终觉得意难平。网上有人将此归咎于“恶人的结局草率”,实则不止于此。当片中所有人的命运都是“蜻蜓点水”,当然很难引发情感共鸣。

“硬伤”还是“套路”

为了讲好故事,麦兆辉导演显然下了功夫。因为从未拍过检察故事,对于内地检察体系亦不熟悉,又是“客场作战”,一贯喜欢自编自导、对剧本有相当风格化要求的他,在确定故事时,从若干真实案例中择取,以确保剧本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然而,成片推出后,观众还是能从中轻而易举地找出常识性问题。如在“任职回避”制度下,检察官在离职转行做律师后,须对原任职的检察院任职回避,更不要说代理由原任职单位担任控方的案件、并与主控检察官交往密切了——这在内地的司法体系中是很难想象的。而在影片里,控辩双方的“纠缠”却是人物关系的基础架构。

又如,公、检的职能分工与办案流程,现实中,公安局和检察院分别担任侦查、起诉的职责,互不干涉,亦没有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即使在特定案件中,检方可以提前介入,但更多的是在统一办案思路、提供取证意见等方面,不可能出现检方越俎代庖、主导侦查的情况。而麦兆辉镜头下的检察官办案,实则还是他最熟悉的“警匪故事”。

诚然,所谓的“硬伤”,若放在一部香港电影中,无非是些惯用“套路”,相当程度上是出于戏剧效果与商业因素,正如有影评人调侃的那样:如果把主演换成林峰、蔡卓妍……违和感就一下消失了。但同样的“套路”,若加之内地电影身上,难免张冠李戴。

总的来讲,《检察风云》这部“港味儿”十足的电影,并未掀起风云;麦兆辉导演的此次尝试算不得成功。但无论如何,在一部主旋律电影里注入“港味儿”,着实新鲜,虽然未能满足观众预设的期待,但并非完全不可取。看这部电影,若抛开逻辑和细节不谈,到底还是挺“爽”。那么,能否消除“排异”、让两者更好地结合呢?或许需要更多的尝试,让我们拭目以待。

标签:

MORE >最新资讯

15037178970

MORE >婚姻法

Copyright 2004-2022 zhaofa.com.cn 版权所有   邮箱:434 922 62@qq.com  备案号:京ICP备2023000331号-27 有害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