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乡镇政法委员是乡镇政法工作(平安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落实者。花垣县乡镇政法委员充分发挥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建设中的“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督办落实”的领导作用,聚焦主责主业,不断探索创新,找准切入口,精准发力,推动了基层政法工作整体质效提升,推进了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上水平。
以制度建设为支撑,促进基层政法工作成果转化长效化
花垣县乡镇政法委员在平安建设和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中,不断总结成功的经验,健全和完善基层政法工作相关机制制度,形成基层社会治理闭环体系,为有序开展工作提供支撑,促使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成果转化长效化。一是健全和完善工作例会制度。每月组织召开一次政法工作(平安建设)例会,听取镇综治专干、网格员、司法所长、派出所所长、法庭庭长、村综治专干、村辅警的工作汇报,了解掌握、分析研判本乡镇社会政治稳定和治安形势,解决突出问题,安排下步工作,确保中央、省州和县委各项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实落地落细。二是健全和完善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根据工作需要适时召开,主要是对辖区内涉及重大风险隐患、重大矛盾纠纷、重大案(事)件等重大事项会商研判,研究解决措施。三是健全和完善请示报告制度。一方面,政法单位派驻机构及乡镇平安建设成员单位定期向乡镇政法委员请示汇报工作开展情况;另一方面,乡镇政法委员定期向县委政法委和乡镇党委汇报工作开展情况,遇有重大问题或突发情况及时向县委政法委和乡镇党委请示报告。四是健全和完善监督检查制度。由乡镇政法委员组织每月对派驻机构和村辅警进行一次考评,对村平安建设工作进行一次督导;每季对村平安建设工作进行一次考评,年终综合考核评比。督导考评形成长效机制。五是建立健全交办问责制度。对上级安排或交办涉及政法工作(平安建设)的相关任务,建立责任清单,由政法委员负责统筹,督促推动落实。对工作开展不力、责任落实不到位,或出现重大工作疏漏和后果的,由政法委员按相关规定上报追责、问责。
以监督考核为切口,强化政法单位派驻机构的“属地管理”
政法单位派驻机构是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是乡镇平安建设的主力军。乡镇政法委员设置前,乡镇党委对政法单位派驻机构“属地管理”的领导作用没有明确具体,有的乡镇甚至认为派驻机构的人、财、物均由派出单位统管,乡镇管不了,导致派驻机构主动接受当地党委政府领导意识不强,有的甚至不知道要向当地党委政府请示汇报工作。从而形成“看得见管不了”“管得了看不见”的尴尬局面。“一村一辅警”也出现村委和派出所“两头”不见人的管理短板。
为有效解“看得见管不了”“管得了看不见”及“两头”不见人的管理短板,进一步激发政法单位派驻机构干警及村辅警干事创业热情,推动基层政法工作上新台阶、创新佳绩,花垣县委政法委出台相关政策文件,为乡镇党委加强对政法单位派驻机构的管理和考核提供了政策依据。一是《一步加强全县政法队伍政治建设的实施方案》明确“法院、公安、司法等政法部门驻乡镇的派出机构,应服从属地乡镇党委的领导,每月定期参加乡镇党委组织召开的政法工作例会,乡镇党委对派驻机构每月进行考评,并纳入政法工作督导通报”,为乡镇加强对政法单位派驻机构的监督管理和考评提供了政策依据。二是充分发挥督查考核“指挥棒”作用。《花垣县政法单位派驻机构考评实施细则》明确了考核方法、内容指标和分值。重点考核评价派驻机构是否自觉主动接受乡镇统一协调指挥,认真履行派驻工作职责,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是否定期向所在乡镇党委汇报工作,及时报告重大问题;是否严格遵守派驻机构双重管理有关规定,落实相应的日常管理、人事管理等制度,为乡镇对政法单位派驻机构的考评统一了标准。乡镇对派驻机构的考核评价结果以书面形式向派出的政法单位反馈,由派出的政法单位按照不低于50%的权重计入派驻机构年度绩效考核分值。三是《花垣县公安局警务辅助人员考核办法》明确对“一村一辅警”的考核分值分别按派出所50%、乡镇党委20%、工作村30%的比例进行考评,乡镇党委的参与考评,强化了乡镇党委对基层政法工作的领导。四是明确派驻机构负责人在任免、岗位变动或职务调整时,派出的政法单位的党组(党委)须征求乡镇党委意见,并按程序报县委组织部备案。五是加强结果运用。乡镇对派驻机构评价未评为优秀的,派出单位不得将该派驻机构评为优秀,其负责人年度考核不得评为优秀,不得列为评先树优范围,助推基层政法干警参与平安建设和社会治理的主动性、实效性。
以突出特色为抓手,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上水平
花垣县地处湘黔渝边区,地理位置特殊,境内锰、铅锌等矿产资源丰富,有“东方猛都”和“有色金属之乡”之美称。近年来,随着矿山整治整合,老矿区的关闭、涉矿企业相继退出、采空区的移民搬迁等涉矿遗留的问题和矛盾日益突出,成为影响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的难点痛点。涉边涉矿乡镇的政法委员履职后,结合职责任务和乡镇实际,主动作为,大胆创新,探索出一条条符合乡镇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的好经验,并在全县推广应用。这些好经验好作法也得到了省、州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推介。一是建立边区“六联”工作机制。花垣县有5个乡镇分别与重庆市和贵州省接壤。以边城镇为代表的边区镇立足边区实际,探索出“矛盾机制联创联建、边界纠纷联防联调、民俗活动联通联谊”的“六联”机制,构建边区社会治理新模式,促进了边区民族团结,维护了边区社会政治稳定。边区社会治理“六联”机制得到三省市的高度评价,2022年7月21日,湘鄂赣粤桂黔渝六省市第四次边区矛盾纠纷联防联调现场会在边城镇召开,“六联”机制典型经验得到进一步推介。二是探索异地搬迁集中安置社区治理新格局。花垣县涉矿异地搬迁集中安置有7个村,加上异地脱贫、地灾搬迁等,建有集中安置社区5个。因集中安置区人员来源结构较为复杂的,加上搬迁遗留问题多,矛盾较为集中突出,给新社区的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边城镇在集中安置区社会化管理工作中积极探索,以筑牢组织核心“领导力”、互助示范“引领力”、互助脱贫“向心力”的“三力”共建,搭好“自治台”“法治台”“德治台”的“三台”共唱,积极开展平安创建、文明创建、美丽创建“三创”并进,推行“网格化”公共服务管理、“一门式”政务服务办理、“三社联动”专业化服务的“三项”服务,党委政府助资金、集体经济助抱团、致富能人助邻里的“三级”帮扶的“五个三”举措,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互助五兴、共建共治共享”的集中安置社区社会治理现代化新路子。三是做大做强综治中心,形成社会治理新格局。花垣县涉矿镇因矿山关闭,涉矿企业退出,遗留问题多,矛盾集中突出,信访压力大。以龙潭镇为代表的涉矿乡镇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网格化为基础,以信息化为手段,以社会化为支撑,整合政法力量及综治中心资源,构建大综治工作格局。按照分工不分家、集中办公,资源共享、统一运行的原则,做到了让群众“一脚踏进大厅门,一眼认准办事人”,实现了“一站式”接待、“一条龙”服务、“一体化”管理及“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镇”的目标,探索出“人员联管、信息联通、矛盾联调、应急联处、平安联创”的“五联”的群防群治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并探索应用派出所“排”、综治办“协”、司法所“普”、法庭“析”、村(社区)“疏”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五步”工作法,确保矛盾问题不扩大、不升级、不蔓延、不叠加。同时主动与县检察院合作,在该镇建立了检察室试点,对企业遗留的问题进行公益诉讼,为解决涉矿企业因退出而遗留的问题进行了有益探索。四是探索“物业+网格”,打造“五治”小区网格治理新模式。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楼盘不断落成,大量物业服务企业不断进驻,同时随着人们收入水平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小区的管理成为社会治理的一个盲点和难点。花垣县城所在地的花垣镇牢牢把握“党建引领”这个大方向,以“网格管理”为抓手,在盛世兴城小区实施“政”治小区、“法”治小区、“自”治小区、“德”治小区、“智”治小区等“五治”小区管理,带动小区工作整体提高,促进物业服务品质提升,探索出一条小区治理新路子。五是做实民情日志,管好村辅警队伍。“一村一辅警”管理是一个全新的管理课题,涉及到村、派出所、司法所和当地党委政府,哪家都想管,哪家都无法单独管好。过来花垣县“一村一辅警”管理尝试了不少的办法,下了不少气力,出台了管理办法和考评细则,为加强对“一村一辅警”管理明确了方向。石栏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一村一辅警”管理方式,建立了日走访制度。按照“发现-上报-受理-处置-反馈-结案”六个闭环流程开展工作,明确村辅警必须巡查和入户走访,对辖区内重点部位开展不定期巡查,定期走访重点群体,及时收集和反馈群众对政府的意见建议,形成“民情日志”,并通过“网络社管通”APP将当日巡查走访情况报送至网络信息平台,镇村两级综治中心按照职能权限受理处置,必要时由镇政法委员主持召开联席会议进行研判会商处置。“民情日志”强化了村辅警的管理,紧密联系了群众,也成为对村辅警日常考核的重要依据。
法律知识乡镇政法委员是乡镇政法工作(平安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落实者。花
法律百科去年以来,德化县人民法院不断完善培优强基、选优入库、创优争先、强优
法律讲堂变“被动警务”为“主动警务”——莆田山亭海防派出所积极推动安全...
法律法规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化解矛盾纠纷、助力转型发展”专项行动开展...
资讯别人欠钱怎么起诉走流程需要先提交规定的诉状;法院会在规定时间内受理
一、离婚开庭第一次应该主要说什么离婚开庭第一次应该主要说自己的
车辆把人撞伤如何处理?车辆把人撞伤的处理:车辆把人撞伤时,驾驶人
民间借贷合同在什么情况下是无效的?1 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又高利转
Copyright 2004-2022 zhaofa.com.cn 版权所有 邮箱:434 922 62@qq.com 备案号:京ICP备2023000331号-27 有害信息举报